“用好杭州亚运会大课堂,办好学校大思政课” 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作者: 时间:2023-06-15

2023年6月14日,在杭州亚运会倒计时100天的特殊日子,浙江外国语学院迎来了全国各地马学科的学者专家,就“如何用好杭州亚运会大课堂,办好学校大思政课”为主题召开研讨会,会议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形式,邀请了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教育委员会委员、北京奥组委专家、杭州亚组委相关负责人、北京体育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体育大学、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浙江省内各高校专家学者、马院院长等线上线下齐聚浙外,从杭州亚运精神的重要价值意义、亚运精神融入大思政课的方法路径等角度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综述如下。

浙江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赵文波在致辞中表示,对于浙江来说,办好杭州亚运会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重大政治责任,是“国之大事”“省之要事”;对学校而言,在家门口举办亚运会,是人才培养工作中最生动的实践课、最鲜活的思政课,浙外有两千余名志愿者参与杭州亚运会志愿服务,我们更要深挖亚运宝库,用好亚运资源,把亚运理念、亚运文化、亚运精神有效融入大思政课,抓住服务亚运的难得机遇,携手并进,共同讲好新时代的“大思政课”。

亚组委宣传部文化教育处处长杨允金介绍了杭州亚运会的相关情况,将亚运好声音和亚运美学体系建设相结合,通过亚运会音乐作品征集过程,展现了全民参与亚运的风采风貌。亚运会音乐作品征集分为三个阶段,分别面向社会大众、知名音乐人等,通过八万人共唱一首歌等方式,展现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充分体现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国家体育总局干部培训中心副主任、培训部部长,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教育委员会委员、北京奥组委专家孙葆丽“2022年杭州亚运会:体育精神的实践诠释”为题,对1990年北京亚运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等进行了历史回顾;介绍了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的基本情况,办赛理极具杭州特色的会徽、吉祥物、口号等重点探讨体育精神对于个体、社会、国家的重要价值,这些可以成为我们思政课教学的一些重要素材一是对于个体的价值。不仅可以培养青少年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可以提高个人身体素质和道德修养提升个体包容心,帮助残疾人士更好融入社会二是对于社会的价值,可以形成健康的社会风气,奉献、友谊、和平志愿服务精神对整个杭州社会文明的推动作用巨大同时对丰富城市文化,整体提升城市包容性,促进亚洲各国之间的交流,助力新时代中国体育强国建设都有非常重要的社会价值三是对于国家的价值,杭州亚运会可以再次展示中华民族的大国风貌,同时更有意义的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呼唤和展示。

武汉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院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国家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骆郁廷大型体育盛会的功能为题围绕大型体育盛会是大思政课的重要载体大型体育盛会的育人功能大型体育盛会思政课育人功能的实现等三方面展开阐述其一是大型体育活动实际上是大思政课的一种重要方式,杭州亚运会是大思政课实践的一个重要契机重要平台,利用杭州亚运会做好大思政课这篇文章,让更多的青年、学者关心关注杭州亚运会,参与到亚运会中来,对他们本身就是很好的教育杭州亚运会的举办对推进杭州乃至全国高校大思政课建设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其二是大型体育盛会的育人功能,大型体育盛会展现国家的发展成就展现浙江和杭州的实力,可以增强全国人民尤其是浙江杭州人民的自信心、自豪感。大型体育省会增强青年的参与意识,对于培养青年学生的志愿精神提高志愿服务技能增强社会责任感,把青年一代培养成有理想、有本领、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杭州亚运会的举办对于中国人民、亚洲人民、世界人民进一步加深对杭州的了解,进一步提升市民文化素质,塑造城市文明形象,扩大杭州软实力、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人到杭州来,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内增凝聚力外增影响力的同时,对我们的青年也是很好的教育和鼓舞。其三是大型体育盛会育人功能的实现要把大课堂和小课堂结合起来,通过理论学习指导学生更好参与实践,通过实践参与更好理解把握理论内容,也是把读有字之书和读无字之书结合起来,进而提高思政课实效要注重参与性与感悟性结合,大型体育盛会离不开运动员的参与,离不开青年志愿服务者的参与,更离不开全国人民的参与,浙江杭州人民的参与,青年学生的参与过程,就是深入社会、深入实践、深入接触各类人群的过程,可以更好了解社会关系,感悟人生道理,培养志愿精神。是典型性和示范性结合,既要大力发现和宣传组织杭州亚运会的典型事迹,把先进性和广泛性结合起来,先进性促进广泛性,广泛性提升先进性要注重展示性和牵引性结合,公开的体育盛会是竞技活动是展示活动,要通过体育盛会的会风,运动员的精神风貌、团结协作精神等,使青年学生受到教育,显性隐性相结合,社会大课堂的育人功能就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挥。

北京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庚全结合北京市高校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的实践经验,提出应从五个层面对亚运教育素材进行筛选和梳理一要提炼领导人的讲话精神,汇聚研究者的新观点。从领导人考察亚运会筹办工作等的讲话和批示中提炼体育精神、民族精神的新思想亚运会各学术研讨会代表们的发言中梳理发挥亚运价值传播体育精神的文化内涵,深入理解心心相融的亚运理念,归纳发展体育运动的新做法,以此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中国实践、中国经验二要发挥志愿者活动的育人功能,聚精会神从中宝。亚运会志愿活动既是学生奉献国家大型赛事的兴奋点,也是培养他们爱国情操的实验场,其中的优良言行体现着当代大学生的真情实感和行为选择,对思政课教学有很好的应用价值。要编纂专业志愿者参与亚运的心声,作为校室陈列的重要文献四是组织学生文明观赛活动,在现实赛场涵养文明品质五要选好亚运会的先进案例,把典型事迹变为教学内容和教学案例。

上海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胡德平“坚持‘以体育德’推动体育大思政课与体育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为题,结合上海体育大学的工作经验,从大思政课的特点、本质、关键、效果四个层面对大思政课形态进行了思考第一,大思政课首要的特点就是“大”,如大情怀、大格局、大视野等。有时候当我们一提到“大”,往往会进行庸俗化的理解,把大思政课当成了一个很大的框,事实上我们不能把它泛化第二,大思政课的“本质”就是“课”思政本质是讲道理,也就是说我们的道理既要在课堂上讲,又要在社会生活中讲,让社会现实去映射道理,让学生从知道到认同。第三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大思政课重要理念的一个关键的就是要善用。大思政课不能一提,我们就觉得所有的东西都是宏观的,重要是我们在善用的时候还要讲究以小见大的方式方法运用。第四习近平总书记讲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我们要把这个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体育具有无可替代的育人价值,是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途径,在大思政课中具有重要作用。胡教授同时还探讨了体育大思政课和体育课程思政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体育大思政课应该用体育讲思政,而体育课程思政应该以体育育人心,应该用体育故事讲好中国故事。针对用好杭州亚运会大课堂他提出以下三点建议一要拓宽课堂内容,要讲清楚亚运会和杭州这座城市的精神之间的关联,体育的故事和杭州的故事在这一场赛会上交相呼应,历史和人文、科技和经济、中国和亚洲的关系实际上都是我们这一堂课要讲好的内容打造课堂场景杭州是一座有历史文化底蕴城市,赛场就是课堂,城市就是课堂三要创新教学方法,开拓体验式教学,引领学生感受杭州亚运会带来的宝贵财富要构建一个多元化的大师资团队,从不同的视角去呈现杭州亚运会所展示出来的中国精神、中国文化、中国道路和中国故事。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教育长、教授蓝汉林“四个结合”的角度分析了如何将杭州亚运会理念融入到“大思政课”一是办会理念与育人理念的契合,杭州亚运会的办会理念是绿色、智能、节俭、文明,这四个词每一个都能与育人理念相契合。二是亚运会元素与思政元素的融合,杭州亚运会以中国特色、浙江风采、杭州韵味精彩纷呈作为办会目标,特色化和本土化韵味非常浓厚,杭州的亚运元素,比如说包括民生、健康产业等等,如果将这些亚运元素融入到学校大思政课之中,其中蕴含的道德追求、科学精神、爱国情怀、优秀文化、人格培养有效融入教育教学环节,有助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效整合,真正做到立德树人,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三是文化资源与育人资源组合,杭州亚运会的文化资源及其分布有会徽、吉祥物等等,这些文化资源与育人资源进行组合,将会发生文化育人资源叠加的效应,有助于增进学校大思政课教育的丰富性、相符性,有助于老师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四是志愿服务与育人功能的结合,近年来志愿服务已经成为社会大课堂运营的重要途径,学生在体育志愿服务活动中表现尤为突出,其中的育人功能越来越被学校和社会认可。

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胡天生从教育的空间场域角度出发,阐述了大思政课的“大”的意义,认为应该通过亚运会的“大课堂”帮助学生更好地学好思政课,同时为学校积累更多的思政教育素材。他认为学校思政课应该突破教室的物理局限,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扩展“场域”,运用好“场域”,而亚运会可以为思政课提供良好的“场域”价值。应该因校制宜,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和学生参与志愿者分工情况开展“大思政课”二是要深入挖掘育人素材,做好主题凝练和内容选取促进空间场域的关联互动,打通校园和外部空间的思政元素。树立系统观念,协同育人合力,特别是能够关注不同空间的结构城市,校内校外、线上线下、赛场内外、圈里圈外能够打好组合拳。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王海稳探讨了“两个亚运同样精彩的价值意义”的主题,认为在关注亚运会的同时也必须要关注到杭州亚残运会中的思政元素。“心相约,梦闪耀”成为杭州亚残运会口号。在此次杭州亚残运会的举办中,以人为本的根本立场,生命的平等与尊严,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应该是我们深入挖掘和弘扬的教育资源和思政元素是以人为本的根本立场,我国拥有8500万残疾人,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2022年3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和权利保障》,提出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不仅体现出残疾人的体育精神与实力,更体现出国家发展的成绩二是彰显生命的平等和尊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残疾人是社会大家族的平等成员,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支重要力量,如果没有亚残会,身体残疾的运动员就没有了参与竞争的平台,亚残运会给身残志坚的运动员们提供一个平等的机会去挑战自我赢得胜利。三是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残疾人保障与发展规划》提出营造全社会助残和残疾人自强的文明社会氛围,激发残疾人自强不息精神,鼓励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自强不息的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与坚毅品质的体现,且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并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动力。

浙江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高君思考了“大思政课”的真正含义,认为大思政课应该避免系统知识碎片化,实现教育教学系统化是要把亚运会鲜活的实践和生动的现实所蕴含的丰富元素挖掘出来,搜集起来,整合起来,研究起来,运用开来二是杭州亚运会应该承担“思政大课堂”的功能,是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空间领域,具有重要的社会属性和实践属性“大课堂”和“大思政”应该统一于学校思政课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全过程,统一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初心使命。总之,把握好运用好杭州亚运会大课堂所具有的教育属性和内在价值,更好挖掘整理研究亚运会大课堂中的思政教育要素资源,构建亚运大课堂育人共同体,理清要素结构,明晰大课堂有效构建过程,就是提高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亲和力和有效性的过程,推进杭州亚运会大课堂与学校大思政课的相互促进、相互统一,把学校大思政课办越来越好。

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卓高生以“大思政课”建设为题剖析了“大思政课”的相关研究。目前大思政课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大思政课的时代内涵、价值意义、实践推动等领域。大思政课应将学校的小课堂和社会的大课堂相结合,通过新技术、新内容、新领域,达到立德树人的总目标。大思政课本质上是要围绕思政课进行改革创新一是改革创新的关键是要在“大”上做文章,就围绕建设大课堂、培养大先生搭建大平台拓展大格局做文章二是大思政课的要义就是把思政的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紧密的结合今天思政课大的环境和角度来看,从涉及到的教育系统这个层面上看大系统充分认识到亚运会这个思政教育资源的载体、类型形态等的多样、丰富和系统性三是在大思政课之大的扎实推进过程要注意教改问题教学理念、手段、模式、方法、课堂形式层面上都提出了新要求,杭州亚运会这样一个契机,实际上给予大教改层面上很大发展空间。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教育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邹宏秋从意义和实践路径等层面阐述了杭州亚运会对“大思政课”的重要作用。从意义层面看,一是有助于夯实课堂的教学主阵地讲活思政课。有助于培养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风,有助于激发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二是可以拓展社会大课堂开门办思政课。杭州亚运会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大课堂,包含了设施、赛事、文化等内容,教师可以引领学生深度参与到亚运服务中,促使学生增长本领。三是能够促使学生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增强青年担当。并提出五个建议一是坚持集体备课,把杭州亚运会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二是继续举办名家讲堂,通过专题讲座宣传、宣讲杭州亚运会;三是丰富必由之路主题馆内容,增添杭州亚运会等思政元素;四是明确实践调研主题,开展杭州亚运会调研和宣讲;五是依托区域联盟深入推进亚运精神融入大思政课

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吴太贵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对“大思政课”的理解:一是要把握现实的热点,促进新的大格局。当前高校学生对社会现实、热点生活都有着比较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召力,就需要努力回应时代新人的现实关切、以现实热点为重要素材来锤炼时代新的大格局观。二是要把握世界大势拓宽时代新人的大视野三是聚焦责任使命,培养时代新人的大局观青年学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杭州亚运会举办过程中鲜活的事例,深刻涵养着学生贡献亚运、服务人民、担当使命的大德大爱大情怀。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党建研究所副教授尤云弟从亚运会融入思政课教学过程的细节入手,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在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做好思政课内容主题的凝练,如亚运会筹办过程、亚运会参与者的拼搏精神、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主题,跳出体育又立足体育看思政二是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理解亚运会中蕴含的爱国主义和敢于拼搏的精神。针对平时的教学提三个建议:一是做好教学设计,马院的思政课教学中心应该制定教学计划,开展专题式集体备案,进行优秀备案方案的展示活动二是挖掘典型案例,积极开展启发式和案例式教学三是实践导向,引导学生也要走出去,感受亚运给杭州带来的现实改变。

浙江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尹铁从三个方面谈了对亚运精神融入“大思政课”的思考一是思想引领,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融入工作,提高融入工作的政治站位,防止融入工作的碎片化,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思政课根本目标。二是统筹共举,多层次、全方位开展亚运会元素融入思政课工作,学校层面统筹共举,形成大思政课格局,防止重复融入,各学院要分工合作,把握好融入过程中的切入点,共同建立学校大思政育人体系。三是注重实践,以学生参与亚运会志愿服务为抓手,提高思政课的效性我校有2000多名志愿者,我们要充分利用亚运会的思政元素,促进思政课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真知、涵养精神。

浙江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葛俊良通过介绍自身在亚组委参加亚运志愿工作的具体情况出发谈及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要紧紧抓住亚运盛会的这个契机强化亚运精神融入思政的意识在教学方法上要把握时代特点推进实践路径的创新要注重挖掘提炼宝贵精神财富,用身边人的故事来感染身边人,增强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吸引力,提升亚运思政的感染力和凝聚力。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生,亚运会志愿者吴泽楷分享自身的志愿工作经历和感悟,他认为学生不仅可以在服务赛事中体现家国情怀,也能得到宝贵的实践锻炼同学们不仅可以在志愿服务中深化对爱国主义的理解,同时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增强四个自信,努力成为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

会议最后,浙江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王建新做了会议总结:希望今后同各位专家继续交流杭州亚运会是国家给予我们浙江上好思政课最好的一个契机,也我们上好思政课提供了最好的资源,怎么样用好资源,怎么样抓好契机,真正实现思政课的实效性,也是我们的一个大的考验。


浙江外国语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和路299号 联系电话:0571-88219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