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学习贯彻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部和浙江省关于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政策要求,落实《浙江外国语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及十三五各专项规划发展目标,深入贯彻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一届党员大会精神,学院制定《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2021年发展规划》,作为今后四年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和行动纲领。
一、过去三年的工作
(一)主要成绩
三年来,学院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密围绕学校发展目标,以立德树人,服务学校人才培养为核心,求真务实、锐意进取,深入开展“三严三实”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切实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战斗堡垒、监督保证作用和全体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效推动学院教学、科研、管理、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和谐有序地发展。
党建方面,学院扎实抓好学习型、研究型、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通过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与研究,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每学年根据校党委的统一部署,结合本部门实际情况,组织专题理论学习10次左右;每学年组织多次党建与思政专题社会调研,收集鲜活的案例用于课堂教学,为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说服力打下良好基础。此外,严格意识形态教育,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每年多次面向党员教师开展廉政主题教育,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完善党政联席会议等议事决策制度。
制度建设方面,根据《浙江外国语学院质量监控体系文件》、《浙江外国语学院教学工作例会制度》、《教学基层组织工作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要求,结合学院(原社科部)教学工作实际情况,先后出台了《社科部科研、教研工作管理条例》、《社科部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办法》、《社科部教师教学年度考核管理办法》、《社科部教学管理条例》、《社科部课堂教学管理办法》等管理文件,积极落实各项规定,注重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以教研室为单位强化教学过程管理,严格按照学校要求做好集体备课、听课、教研活动、阅卷等各个环节,提升学院教学质量管理能力和效果。
学科建设和科研方面,三年来学院申请国家级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10项,其他课题多项,横向课题数项,出版专著5部,发表核心论文20余篇,获得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省社科联科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作为第二单位获得教育部二等奖1项等,科研水平在学校名列前茅;学科建设方面,学院根据教师学科背景和研究方向确定了外国地区国别史研究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两个领域,其中外国区域国别史研究为校扶植学科。
教学方面,贯彻国家、省、学校相关文件、会议精神,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实施方案》,全面深化思政课程建设,以加强实践教学为核心,改革考核方式,探索互联网+教学,完善“一课一品”。实时将党和国家重大文件精神贯彻课堂教学,积极推进党的十九大精神进课堂、青年学子学青年习近平学习教育进课堂、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进课堂等。积极利用网络时代的教学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探索在线课程授课方式,2016年开始推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形势与政策》引入超星网络学习平台,尝试在线课程搭建。实践教学方面,2015年以来出版学生思政课社会实践优秀论文集《探美浙江》综合篇、文化篇和小梅镇篇,该成果受到《浙江日报》等媒体的关注,扩大了学校思政课的影响力,收到良好的社会反响。在“百校联百镇”活动中,学院积极落实“百校联百镇”项目——小梅镇高校思政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赴小梅镇社会实践团队在2015年被省文明办评为暑期社会实践“最美春泥团队”。
社会服务方面,学院教师发挥自身教学、科研优势,以德育研究所和社会福利研究所为平台,开展产学研相结合的社会服务工作。社会福利研究所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研究方面逐渐形成特色,研究成果受到省领导批示,部分科研成果被浙江省民政厅、绍兴民政局、温州民政局和省委宣传部采纳,直接参与省内民政政策的制定。德育研究所每年举办高中政治骨干教师、中小学德育、小学品德骨干教师、中小学班主任、初中历史与社会等各种类型等培训班,受到各地教师的欢迎。
(二)问题与不足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学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学院制度化建设还需进一步提高,党建引领能力有待加强和改进;二是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较弱,高层次教学、科研奖项较少,科研团队薄弱,科研总量和水平有待提升;三是教学改革需要突破,党的十九大精神“三进”工作、青年学子学青年习近平学习教育有待创新;四是学院教师数量少,梯队建设不足,教研室之间的教研融合效果还有待加强。总体而言,离教育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和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要求还有一段距离。
二、发展条件
在全国建设“双一流”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下,在浙江省建设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发展前景下,在学校重点扶持优势特色专业的发展导向下,马克思主义学院虽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机遇。学院需紧紧抓住国家和浙江省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对思想政治教育高度重视的大好时机,利用学校将学院作为二级学院党组织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试点的大好条件,落实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一届党员大会精神,推进学院内涵与外延并重式发展,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社会服务等领域取得长足发展。
三、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明确“党建+”背景下的学院发展定位,提升党总支的政治引领力,在建设合格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上争创浙江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为发展总目标,以“党建有引领、教学有特色、科研有品质”为导向开展各方面工作,努力建设成为在全国外语类院校中有一定示范性的“硬件合格、软件优良、富有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发展目标
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教学科研二级机构,承担全校本专科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科研任务。“马院姓马,在马言马”是学院的首要政治定位,培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学院的根本职责。
今后四年,学院将在建设合格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上争创浙江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为发展总目标,全面发展,重点突破。
具体目标为:
1.制度建设方面,强化制度,规范党政管理,积极探索二级学院党组织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形成规范有序的制度体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完善决策议事规则,探索实施党总支主导的党政协同议事机制,强化党总支会议对学院重大问题、重大事务、重大利益的决策,完善党政联席会制度,建立院长办公会议制度,党务公开制度,院务公开制度等,将党组织的领导落到实处。
2.党建工作方面,加强学习,精进理论水平,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从严治党,廉政建设常态化。打造“清廉马院”。整合教师研究力量,以青年习近平精神、红船精神等为切入点,着力打造有机融合党建与学科科研、教育教学、课改实践的“党建+思政课改”、“党建+思政实践”特色党建品牌。
3.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坚持每年引进2名高水平博士,充实各个教研室师资,争取达到1:350的师生比,建设较为合理的师资梯队。推进教师迅速成长,形成高素质教师队伍,争取在四年内能够有1-2名副教授晋升教授,3名及以上讲师晋升副教授,1名及以上教师进入学校人才第二梯队,1名教师成为省思政教学名师,力争在省新世纪151人才梯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有突破。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和教学培训,报销额度提高至每人2000元;2名及以上教师出国访学;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内外理论培训、教学科研会议,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
4.课程教学方面,以《浙江外国语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实施方案》为指导文件,全面深化我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和思政课教学实践改革,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育人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切实将意识形态工作落在实处,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重点通过学校思政品牌的“青年学子学青年习近平”学习教育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三进工作,以课程为单位,积极探索学习教育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融合问题,突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建设1-2门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开设公选课3门;每年校级教改项目立项2项,四年内省级教改项目立项2项,发表教改论文多篇;深化和提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探美浙江”实践教学,总结教学成果,根据教学成果奖申报条件,补齐短板,争取在省级教学成果奖有所突破。
5.学科建设和科研方面,紧密结合学校“一院三中心”的科研方向,开展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外国地区国别史研究在校扶植学科基础上,争取成为学校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争取立项为扶植学科。以教授为学科带头人,培养科研团队。鼓励教师根据学科专业,围绕学校科研重点开展科研工作。学院四年内出版专著译著6部以上,发表核心论文20篇,其中一级刊物8篇,权威刊物2篇及以上;四年内实现国家社科项目立项1-2项,省部级项目立项6项以上;争取获得省级及以上科研奖项一次。科研项目和成果在数量和质量上有较大提升,整体上提高学院科研水平。根据学校发展总体水平和需要,适时申报硕士点。
6.组织建设方面,根据学校强院实系的理念,充分利用学校权责下放的机遇,提升学院内涵,使学院在制度、组织、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有较大提升。根据学院工作性质,制定教研室工作条例,明确教研室职责,确定教研室主任的权责,将教研室打造为富有成效、颇具特色的教学基层组织,参照学校相关政策,提高教研室主任待遇,教研室主任补贴每人每年3000元。
7.社会服务方面,整合教师研究力量,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红船精神等为主要研究内容,着力提升党建与思政工作研究成果。同时,发挥学院教师德育研究、养老服务研究、教育培训等优势,利用校地合作传统优势,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工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五、主要任务
(一)加强党建和管理制度体系建设
以党建为引领,积极探索二级学院党组织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试行《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主导的党政联席会议制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议事规则》、《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务公开制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马克思主义学院院务公开制度》等,从制度上保证学院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形成规范有序的制度体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决策议事规则。按照“清廉浙外”要求,打造马院清明政风、清净校风、清正教风、清新学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中央、省委作风建设的有关规定,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加强廉政主题教育,深化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强化财经纪律和工作纪律监督,进一步规范各项经费使用,做到从源头上防范和遏制腐败。发挥“党建+思政”和“党建+学科”的优势,打造好“党建星火 照亮一方——马院党员教师铸魂育人共同体”和“探美浙江,实践育人”两大党建特色品牌,争取一项党建品牌入选省党建特色工作案例。
(二)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
通过培养和引进相结合,实现教师队伍稳步增长,改善师资结构,提升师资整体素质,打造学科研究团队,增强研究实力。加大引进专任教师力度,使学院专任教师的数量达标,降低师生比,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为实施小班化教学创造条件。加大对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的培育和引进力度。加强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充分挖掘校内及社会教育资源,组建一支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给专业师资合理的补充,保证专业教师质量的稳步提高。
(三)凝练学科建设和研究方向
围绕学校“一院三中心”科研方向,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外国地区国别史两大学科为核心开展学科建设和科研团队建设,凝炼学科特色,增强学科竞争力。根据教师学科专业和研究方向从社会福利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理论研究和浙商研究三个学科方向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从欧美社会与文化变迁和当代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两个研究方向开展外国地区国别史研究。
(四)加强思政课教学改革
根据各级文件精神,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教学任务,做精课堂理论教学,突出实践教学,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做好课程特色项目。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阵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效果与吸引力。以“马院姓马,在马言马”为鲜明政治导向,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坚持“一课一品”探索,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亮出鲜明的马克思主义底色。结合2018版教材内容修订之际,持续融入党的十九大精神三进工作、“青年学子学青年习近平”学习教育内容,创新思政课程教学和思政课实践路径,着力探索富有浙外特色的青年价值观教育模式。提高教师立足浙江,阐释发展、创新思政课的意识与能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的生动实践融入课程教学。
六、保障措施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教社科[2018]2号)、《浙江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浙江省高校文化育人工程实施方案》(浙教工委〔2018〕3号)等文件规定,对标省内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水平,攻坚克难,积极争取学校相关部门支持,在人才引进、学科建设、教学科研等方面,逐项逐步逐年解决各个瓶颈,最终使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研究上一个台阶。
学院将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规范管理,创立教学品牌、提高教学水平、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学科和科研水平、培养学科带头人。做到有限资源主要投向教师发展,支持教师在教学、科研、职称晋升方面取得突破。做到学校总揽全局、部门协同推进、学院直接落实、教师尽职尽责。扎扎实实、真真切切、件件落实,逐步推进学院各方面工作进步,真正把学院建设成为“硬件合格、软件优良、富有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