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马院】一段移民史,一卷生活画——浙江外国语学院桦水茗缘实践队寻根“超级大碗”背后的村庄故事

作者: 时间:2024-07-14

“这是我家老屋,哎!那是洪家老二的屋……”村民们看了董玉林的画都纷纷说道。

7月5日,浙江外国语学院桦水茗缘实践队来到杭州市余杭区闲林街道的桦树村,深入探访被村民们亲切称为“画中人”的草根艺术家——董玉林。实践队在采访中了解到,董玉林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浓厚的乡土情怀绘就了一幅幅关于闲林水库从无至有,桦树村从旧貌换新颜的沧桑巨变画卷。

走进董玉林的画室,团队成员们被墙上的一幅幅画作所吸引。董玉林介绍着令他印象最深刻的作品——《怀故土古银雕梁》。这幅画作凝聚了董玉林五年的心血,它不仅是对全村人往昔生活的深情回顾,更是对那段因建造闲林水库和千岛湖引水枢纽而引发的大规模迁徙的记忆定格:为了守护“杭州的一碗水”,桦树村全村三分之二的农户举家迁移。画中,五棵老银杏树矗立于村中心,每一幢房子,每一条巷道,都能在老村子的版图上找到对应的坐标,它承载着搬迁乡亲们对故土深深的眷恋。董玉林说,虽然搬迁的乡亲们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却总有怀念故土的思恋,在桦树村土生土长的他们总会在茶余饭后的聊天中提及昨日往事。而他以画笔为媒介,不仅为桦树村的乡亲们留下了一份珍贵的记忆,更为后世留存了一段关于移民史和移民精神的生动篇章。

董玉林的另一幅代表作《闲居林下》,则展现了如今一个崭新的桦树村,一幅宁静与壮美并存的艺术佳作。它以广阔的视角,将闲林水库的壮丽景色与周边自然风光巧妙融合,山的巍峨与水的柔情在这里找到了完美的平衡,呈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妙画卷。

在与董玉林的深度访谈中,团队成员得以窥见桦树村的历史画卷。原来,桦树村地处闲林水库生态保护区核心地带,是世界上最环保、最有机的一级水资源保护区。为了让杭州、嘉兴、湖州人民喝上纯正的千岛湖水,2010年,桦树村经历了大规模的移民搬迁,442户家庭、2000余位村民,以及3500亩土地的征迁。过往,桦树村的村民们为水库建设搬家易所,他们的积极响应让千家万户喝上了千岛湖水;如今,村民们亦尽心尽力守护着闲林水库这个杭城百姓备用水源“大水缸”。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奉献的移民精神,成为了桦树村历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桦树村的村史及其移民精神,本团队精心设计了村史馆的全流程解说词,为每一位来访者提供了详尽的导览与耐心的讲解。在村史馆里,在一遍遍的讲解中,团队成员对桦树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从旗枪茶的炒制到传统的农耕器具,从民间艺术到手工艺品,每一件展品都是一段历史的见证,每一项技艺都是桦树村先民智慧的结晶。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桦树村的精神瑰宝,也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在现代文明的洗礼下依然熠熠生辉。

在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浙江外国语学院桦水茗缘实践团队以董玉林先生的画作为窗,深刻解读了桦树村悠久而丰富的历史脉络,深入挖掘并领悟到了这片土地背后所蕴含的深厚精神内涵。实践成员有幸成为这段历史的记录者与传承者之一,将桦树村这份无私奉献、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力量,从画布之上带入了现实之中,用青年力量实现对桦树村宝贵精神文化的生动诠释与活态传承。

 

 

(转自“潮新闻”)

 

新闻连接:

https://tidenews.com.cn/tmh_news.html?id=668f9149d8a85b0001796541

 

浙江外国语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和路299号 联系电话:0571-88219259